導讀:在學術競爭激烈的當下,非主流心理學看似處于劣勢,卻仍有人成功突圍。他們憑借對小眾領域的深度鉆研,積極參與前沿研究項目,積累豐富實踐經(jīng)驗。與之樂申博工作室通過精心打磨研究計劃,展示獨特學術視角,最終力壓群雄,幫助他們成功拿下 QS 150 高校的 PhD offer,速看!非主流心理學如何翻身拿下QS150的PhD offer?
“做自閉癥兒童方向很難申PhD吧?”“這個方向是不是不夠前沿?”“導師都不回信怎么辦?”
這些我統(tǒng)統(tǒng)經(jīng)歷過。
但我現(xiàn)在,蘭卡斯特大學(Lancaster University),心理學碩士的 unconditional offer 收下!
QS世界排名前150,心理學全英Top 20!別說我不爭氣,我連打印offer那一刻都想寫篇小論文慶祝!
本科英國,碩士繼續(xù)英國。一路心理學,但研究方向從來不是“熱門款”。我關注的是——自閉癥兒童的發(fā)展支持、社會適應和教育資源公平。
這個方向在學術上非常重要,但你要說它是不是“好申”?不好意思,又冷門又難配導師。申請PhD就像在打深海Boss,一套不慎就直接Game Over。
寫了三版proposal,越改越?jīng)]信心
套磁發(fā)了十幾封郵件,只有兩個回了
英國同學跟我說這個方向不好拿funding
家里人已經(jīng)開始勸我轉方向 or 回國考編
我真的是在“懷疑人生”邊緣徘徊。
我本來是通過學姐介紹知道他們的。起初還很猶豫,怕是智商稅。但聊了一次之后,感覺他們真的比我還懂我自己這個方向。
改Proposal,不是簡單潤色,而是“重構邏輯
我的RP導師(好像是海德堡大學的現(xiàn)役博士生)幫我分析我原來的proposal后,指出了兩個關鍵問題:
1)我寫得太“感性”,研究路徑不清晰導致沒有“研究含金量”2)沒有突出這個方向在英國學術界的支持點
她一步步陪我理清了:
·如何把"特殊教育政策”納入問題背景
·如何設置research question更有深度
·甚至連數(shù)據(jù)收集方案都一起推敲
我原來的proposal是“真誠的自我表達”版,改完之后就是“基金會也愿意投”的專業(yè)版。
套磁信也不“賣慘”,而是“共鳴+專業(yè)對接”,老師特別提醒我不要“卑微套磁”,而是要:
·明確說出你為這個方向做過的努力
·引用導師的研究,提出具體合作設想
·用郵件建立”我了解你+我可以和你做事”的信任感
結果?我真的收到了Lancaster導師的回復,簡潔但溫暖:“Your proposal aligns well with our current research.”
我當場原地淚目……
1)你不是冷門,你是“還沒被充分看見的重要”。
2)別自己悶頭做Proposal,找人幫你“看見盲點”真的很重要。
3)PhD申請,不是光拼背景,還要拼策略和耐心。
我慶幸自己沒有半路放棄。更慶幸在最迷茫的時候,找到了與之樂。
如果你也做“兒童發(fā)展”“特殊教育”“自閉癥”“孤獨癥譜系研究”,想繼續(xù)PhD,又不知道怎么開頭,真的,直接去找與之樂工作室看看,他們太懂這些方向了。
來自我們服務中的一位超有韌勁的同學,順利拿到 Lancaster University 心理學碩士 offer。雖然只是第一步,但對她來說,是特別值得鼓勵的一步。
她的研究方向是:自閉癥兒童的發(fā)展與社會支持。在心理學的申請中,這并不算是“高產(chǎn)”“熱門”的方向,也很少被列為“重點資助”的課題。但她仍然做到了——成功套磁 + 拿下無條件 offer。
我們想說:冷門不等于沒希望,關鍵看“如何包裝”和“如何對接導師資源”。
我們見過太多優(yōu)秀的學生,因為方向偏小眾、導師不好找、資料太抽象而自我懷疑。但恰恰是這些學生,往往更有研究的溫度,也更能提出扎實、有意義的問題。
如果你也在做發(fā)展心理、特殊兒童、社會適應、家庭支持等方向,而你正在迷茫,不確定如何繼續(xù),不知道該投誰、該寫什么—— 歡迎來與我們聊聊。
與之樂申博工作室,不僅幫你寫材料,更陪你一起想清楚——你要去哪兒,怎么去,誰會愿意聽你講你熱愛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