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你“卷”了嗎?
“萬物皆可卷”,內卷”已然成為了一種社會趨勢。
最近醫(yī)美界都開始“卷”起了耳朵。
盡管在網(wǎng)絡上也有不少的聲音高喊著“反內卷”、“躺平”,然而在現(xiàn)實中“內卷”的魔咒似乎一直在上演。
“內卷”最初是由一位美國人類文化學家利福德·蓋爾茨提出的。他曾在爪哇潛心研究當?shù)氐霓r耕生活。他發(fā)現(xiàn)爪哇的農民一直用著原始的方式耕作,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長期停留在一種簡單重復、沒有進步的輪回狀態(tài)。這位學者把這種現(xiàn)象為"內卷化"。也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滿足于現(xiàn)狀而停留在原地。
“內卷化效應”是指長期從事某一方面的工作,水平穩(wěn)定,不斷重復,進而自我懈怠,無漸進式的增長,無突變式的發(fā)展,對即將到來的變化沒有任何準備,完全缺乏應變能力。
舉個例子:
中央電視臺記者到陜北采訪一個放羊的男孩,曾留下這樣一段經典對話:
"為什么要放羊?"
"為了賣錢。"
"賣錢做什么?"
"娶媳婦。"
"娶媳婦做什么呢?"
"生孩子。"
"生孩子為什么?"
"放羊。"
不過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,“內卷”也有了新的意義,如今的“內卷”是指人們不滿足于現(xiàn)狀,努力進取,然而過度自我內耗而導致停留在原地。
舉個例子:
有10個人分一個大蛋糕,每人都能得到一塊。而如果有100個人要分這個蛋糕。那問題就出現(xiàn)了,蛋糕怎么分都分不了100份。于是為了得到這有限的資源,競爭變大了,大家都拼了命的去搶。以前只需要付出一點就可以得到一塊蛋糕,而如今需要付出的越來越多,得到的那塊蛋糕還不一定比以前分的大。
為什么會“內卷”
1. 資源有限
系統(tǒng)處于發(fā)展的停滯狀態(tài),資源有限,但迫于生計或其他因素又要通過競爭去獲取更多的個人利益,內部競爭激烈,內卷不可避免的就發(fā)生了。
2. 競爭意識
3. “隨大流”式的提升技能
對于“自我提升”的推崇,看到別人這么做,自己不想落后也去做,并沒有去思考自己這么做是為了什么?是否適合自己?是否真的能達到自我提升的目的?
或者價值觀單一,認為只有這么做才有出路,沒有看到其他的可能性。
然而,就算知道了為什么內卷,但是如何避免內卷又是個問題。有人說“躺平”就好了,可是“躺平”真的能夠解決問題嗎?真的能夠持續(xù)的維持“躺平”的狀態(tài)嗎?我覺得答案是否定的。
根據(jù)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,人有追求高層次滿足的需要。阿德勒也說過每個人的一生都在追求一種優(yōu)越感?!疤善健碧删昧艘矔a生焦慮感和空虛感,或許“躺平”只是一個間斷的狀態(tài),而不是可持續(xù)的。